多,可是夏桀上位后,四百多年的交情说翻脸就翻脸,还不是因为有仍氏和有缗氏几百年来只守着自己的封地,几乎不去扩张,这才给了夏桀随时消灭自己的机会吗?”
“加上这次的事,莱夷首领也算是想明白了,不想给人打,那就得自己先强大,打不过商军,惹不起风夷,辛国,那还收拾不了还在石器时代的嵎夷部落吗?于是他们在商朝与风夷大战的这几十年里,一方面利用在战争中得到的商朝的战争技术,开始强化军队,一方面也跟商朝缓和了关系,增加了一些食盐的产量,以换取商朝的青铜矿石,这让他们可以打造更多的青铜武器,组建军队。”
黑袍的眉头一皱:“商朝不是在跟莱夷处于战争状态吗?这时候连风夷和辛国都反了,怎么莱夷反而跟商朝又服软了?商朝也肯接受?”
老祖微微一笑:“商朝诸王是能屈能伸的,不要四处树敌的道理,他们明白,当时的主要对手是想要攻灭自己的风夷和辛国,而莱夷也好,在南方江汉一带的苗人方国,以前为了抢夺铜矿而打了上百年的那些南方部落也罢,都是没有长远目光的,暂时可以握手言和的对象,就象商朝从南方全面收缩后,青铜矿也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来取得,甚至可以用莱夷卖给商朝的盐,去换南方部落的铜矿石,虽然说这些产量不是自己能控制和保证的,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得到,所以只要莱夷和这些南方的方国,愿意继续承认商朝为宗主,原来以朝贡或者是贸易的方式提供这些商朝所需要的东西,那以前的恩怨,商朝可以一笔勾销,甚至把以前打仗的责任,推到那些出兵的先王身上,让死人来承担责任呢。”
斗蓬叹了一口气,喃喃道:“还真的是没有永恒的冲突,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天下大势,分分合合,昨天是盟友,今天是死敌,昨天的死敌,今天可以交朋友,真的是世事无常啊,不过,商朝毕竟是庞然大物,体量巨大,风夷,辛国虽然是一方豪强,但如果不能象商灭夏一样,一鼓作气直接灭商,那拖到拉锯战,持久战,就不好办了,就象韦国,纪国,彭国这些原来商朝不待见的诸侯,一看到有立功翻身的机会,马上就站在商朝一边了。只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些原本跟商朝有些过节,被打击,被迁移的方国诸侯,不站在风夷和辛国一边呢,要继续追随商朝?”
老祖淡然道:“这个事不难理解,因为商朝是当了多年的天子,几百年的中原宗主,在商朝的治理下,天下的贸易,物资的流通,资源的分配,是各个诸侯国都可以接受的范围,除了对南方用兵以外,几百年来,商朝并没有大规模地攻打那些臣服于他们的诸侯,就算是彭国,赢姓方国这样远在江淮的部落,也是在朝贡之外,得到了商朝从其他地方转运的必须品,比如青铜,比如食盐,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如果没有商朝这个中原天子的中转和分配,那会出大问题的,风夷和辛国起兵反商,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因为他们自己害怕被离得太近的商朝直接吞并,但是彭国,韦国这些方国没这个担心,他们本身就远离商朝,帮着风夷他们起兵反商,没啥好处,最多也就是换个宗主国,但却要冒很大的风险,也许风夷,辛国从此不会象商朝那样满足自己的贸易需求了,说到底,商朝在这时候,还在天下诸侯中有威望,得人心,不至于天下皆反的地步。”
忠孝仁义华夏本
黑袍听到这里,叹了口气:“原来如此,细想也确实是这样,太古时期,天下诸侯林立,互不统属,从黄帝开始征伐四方,使四周部落臣服,但也只是建立在强大的武力基础上,即使是炎黄部落联盟战胜了三苗九黎之后,其势力范围也只是在黄河两岸一带,很小的一块区域,全天下大部分的部落和方国,仍然是我行我素,不受制约,连朝贡也不会来。”
“到了颛顼和帝喾时期,其实已经经历了两个以上的朝代,跨越千年,由于大洪水的影响,对天下各诸侯,方国的号召力和领导力,还不如黄帝的时期,直到尧帝即位,建立起了古唐之后,天下诸侯才开始慢慢地来朝贡,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天子,当然,在儒家的学说里,这是因为尧和后来虞朝的舜帝,有王者之德,可以让天下诸侯服气,甘心来朝。”
斗蓬冷笑道:“都不过是后世儒家们为了把上古打造成理想之国而编造出来的谎言罢了,尧帝自己都晚年德行衰退,嫔妃和儿子想要夺权,引来了鬼方部落在石峁部落的引导下入侵,古唐事实上灭亡,还要说成是禅让,若不是我们在天道盟里接触到了历史的真相,还不知道要给骗多少年,所谓的仁德,不过是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军队,以及四夷们想要过上中原王朝稳定的农耕生活,从而来归附罢了,但只要他们一有机会,还是想要造反,取而代之的,这天下最险恶的就是人心,最难辩的就是忠奸,那些远道来投的异族部落,如果不把他们打散部落的模式,让他们分散到主体部落族人所居住的各个地区,城邑里,那在他们学到了中原王朝的技术,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后,总有机会起来造反的。”
黑袍点了点头,正色道:“别说是上古先王的时期,就算是晋国,不也是因为收容了夷狄,最后导致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