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96(4 / 6)

过,我家祖先起兵作乱,最后身死国除,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我家祖训就要以此为戒,要忠君报国,不可再发动叛乱,误国毁家。”

刘穆之正色道:“嗯,不过这个楚孝王也没风光多久,隔了两代就给降为居巢候,后面王莽篡汉,也跟你家一样给除了诸侯之位,从居巢封地搬到了彭城。后来到了西晋末年,才出了名士刘讷,与陆机等人号为二十四友,名重一时。他的四世孙,就是刘该了。而刘讷的侄子,则是东晋的开国名臣刘隗。也就是抵抗过王敦之乱,后来失败后逃亡石赵,后来孙子刘波又回归东晋的那一支。不过现在也已经衰落不闻了。”

刘裕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个刘该我知道,也是北府军的一员,但跟刘牢之不是一路人,他原来是谢琰的部下,玄帅北伐失败后,他领本部人马出镇徐州,坐镇彭城,但后来琰帅复起,分走了他的大部分兵马和军吏,自己成为徐州刺史,于是把刘该更远地赶到了齐鲁交界,黄河边上的甄城,担任北青州刺史。上次我援救洛阳,突袭邺城的时候,跟他也打过交道。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在大晋的最北方镇守边境,基本上不参与大晋的历次内战。不管谁坐镇中央,他都是保着这个北青州刺史不变。不过,你真的认为,这个刘该可能会是暗通南燕的内鬼?”

刘穆之微微一笑:“你以为我们的这位刘将军,这么多年能在大晋北境安稳无事,是靠的将才还是雄厚的兵力?”

刘裕的脸色一变:“他手下有五千精兵,多是北府旧部,实力还是不弱的,这次我们起兵,希乐也派人跟他联系过,万一形势不利,退向北边,还要靠他的援助呢。”

刘穆之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有件事一直没告诉你,这位刘该刘将军,人到中年,却走了桃花运,娶了一位美娇娘为妻,而这个新夫人,是北魏重臣,河北大族崔宏的孙女呢。他曾经向北魏大将,你的故友拔拔肥投降过,而这桩婚事,也是这次投降的结果,当然,他后来说,这是诈降!”

泰山羊氏镇彭城

刘裕讶道:“还有这种事?我怎么没听说过?”

刘穆之笑道:“那时候正好是桓玄进京,你退役回家的时候,后来又去领兵打卢循,你当时一门心思在如何反桓上,哪会对北方边境的这些小小冲突上心?”

刘裕点了点头:“也是,没有军报,自然也不知道北边之事,就象这次,如果不是阿寿搞出这么大的风波,我也不可能天天盯着南燕。对了,你说刘该是向拔拔肥投降,难道北魏出兵攻击我大晋了?”

刘穆之笑道:“他攻的可不是大晋,而是大楚啊。我刚才说是桓玄篡位,这时候就有那些心存不轨的人,主动引外敌入侵,南燕因为阿兰的原因没有出兵,可是北魏却是来者不拒啊,拔拔肥带了两万步骑越过黄河来打甄城,而当时江北的防务因为孙无终被杀而一片混乱,即使是原来留守彭城的兵马,也大部分给桓玄下令调往广陵,所以刘该孤立无援,就想到了这一招。”

刘裕眉头紧锁:“那拔拔肥为何不直接攻取甄城甚至是彭城,而要允许刘该继续占据此地呢?”

刘穆之正色道:“因为北魏也不是真的有实力现在就越过黄河向南扩张,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年来北魏一直不过黄河不事扩张,柴壁之战打赢了也没趁机攻入关中,这次也是一样。也许,只有你的好阿干才能解释这一点了。不过在我看来,恐怕根本原因还是大漠北边出现了柔然这个强敌,拓跋珪不敢过于深入中原,举族搬迁,而河北的汉人大族对他们的支持也不如十年前他们刚入关时。杀卢溥和崔逞之事的恶劣影响太大,让拓跋珪也明白了,汉人还有非暴力不合作这一招。不能象在草原上那种靠杀人立威。”

“上次阿寿他们落难,北逃淮北的时候,高素的弟弟高长庆,还有北府旧将袁虔之,刘寿,郭恭等人也跟他们在一起,但这几位旧将没有跟他们一起去南燕,而是逃向了后秦。当时姚兴问他们东晋的局势,袁虔之说桓玄是篡逆之臣,夺取政权不是靠硬碰硬的实力,也不是靠对外建功,仅仅是靠刘牢之的倒戈而已,大晋人心不服,其人又无信义恩惠,必会为人所灭。”

刘裕笑道:“倒是让袁将军说中了,这几位都是叔伯辈的老将了,却给桓玄逼得要叛逃蕃邦,实在是可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要想办法让他们回来。”

刘穆之摇了摇头:“寄奴,这些给赶走的旧将,你最好还是不要他们回来的好,至少现在不要回来,不然回到北府,很难安置这些大爷的,不给权力他们不舒服,给了权力现在的兄弟们不舒服,这个道理,跟阿寿回来是一样的,只不过阿寿是你平辈,还好说话,这些老前辈们就不一样了。”

刘裕叹了口气:“好了,不说这些了,这几位叔伯放着近处的北魏不去,却要远去关中,恐怕就是因为拓跋珪为人凶残好战,对河北汉人世家也是冷酷无情,说杀就杀,寒了他们的心吧。”

刘穆之点了点头:“正是,姚兴就是这样问袁虔之的,他的回答也跟你一样,拓跋珪听了这话后,叹息不已,于是又改为对河北的汉人世家亲近,还赦免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